蜻蜓的生活习性,蜻蜓的外形特点和生活特征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蜻蜓的生活习性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蜻蜓的生活习性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蜻蜓的生活环境?
蜻蜓:池塘或河边等具有潮湿空气的环境。
毛毛虫:它需要附近有许多的绿色植物,周围环境温度不能太低。学校里的水池附近,树上等地方都可以。
蜻蜓生活在农田水域、山区水域、水库水域等具有潮湿空气的环境。因为这类环境有许多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,可以为蜻蜓提供丰富的食物,并且其幼虫也需要在水中发育,因此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蜻蜓的繁殖与生长。
1、成虫除能大量捕食蚊、蝇外,还能捕食蝶、蛾、蜂等害虫,实为益虫。
2、药用方面可以补肾益精,解毒,止咳,缓解喉咙肿痛等。
蜻蜓,别名点灯儿、蚂螂,蜻科、蜓科动物,益虫。常见的蜻蜓如蓝面蜓分布于浙江、四川、贵州等省,长痣绿蜓分布在华北一带,玉带蜻仅分布于北京、江苏和福建等地。
蜻蜓生活在农田水域、山区水域、水库水域等具有潮湿空气的环境。它的生活习性主要是因为它的繁殖方式所导致的,它繁殖的一个重要媒介是水,它的卵是要产在水中,而卵的孵化、成长,以及成为一只正式的蜻蜓以前,它都是在水中进行的。
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蜻蜓的捕食,蜻蜓的捕食一般也都是在水面上进行的,因为那里有大量的昆虫。
蜻蜓的生活习性儿童版?
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,幼虫(稚虫)在水中发育。捕食性,成虫在飞行中捕食飞虫。食蚊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,但食性广,所以不能靠它专门防治某种虫害。已知种不超过5,000种。
幼虫以鳃呼吸。常静息不动,猎物靠近时方射出能缠卷的唇以捕捉之。发育过程中蜕皮8~15次,蜕皮次数在种内与种间均有所不同,无蛹期。从卵孵出后数分钟,第一龄稚虫的鞘状表皮即裂开,释出蜘蛛状的第二龄稚虫,早龄稚虫取食小甲壳动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动物;后期稚虫食摇蚊幼虫、水生甲虫和螺类,甚至小鱼。
翅芽在早期出现,随著蜕皮次数的增多而长大。幼虫到最后一龄时,体内已形成成虫的器官。几天后稚虫爬出水面,蜕皮而露出成体(羽化)。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后离水,日出前起飞,所以很少见到其羽化。较小的种类在白天羽化。
蜻蜓的样子习性观察过程?
蜻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,成虫有两对等长的窄而透明的翅,脉序网状,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。胸部斜列,前胸小,能活动。足接近头部(以便于捕食)。腹部细长。复眼突出,触角小而不明显。幼虫称为稚虫,完全水生,形态与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。蜻蜓成虫与其幼虫的构造颇为一致,但大小差别却有悬殊,翅展从最小的1.8公分到最大的19.3公分。
蜻蜓有什么特点?
1、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。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,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,有三个单眼,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。
2、复眼还能测速。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,每一个“小眼”依次产生出反应,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。
3、蜻蜓翅发达,前后翅等长而狭,膜质,网状翅脉极为清晰,飞行能力很强,每秒钟可达10米,既可突然回转,又可直入云霄,有时还能后退飞行。
4、胸部斜列,前胸小,能活动。足接近头部(以便于捕食)。腹部细长。成虫的构造虽颇一致,但大小差别悬殊,翅展一般为5公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蜻蜓的生活习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蜻蜓的生活习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txbygg.com/post/2880.html